经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二期知园Seminar

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5日,在经济管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张少鹏老师课题组于主东502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二期知园Seminar学术分享活动。本次研讨会主题为群聚分析法(Bunching),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同学积极参与了研讨活动,四位汇报人分别从国际比较、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与问题反思等维度,系统梳理了这一前沿因果识别方法的核心逻辑与应用价值。

林子渝(25级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生)系统梳理了群聚法的理论渊源以及因果识别逻辑,指出了该方法在捕捉个体对政策门槛的微观行为反应上的作用。除此之外,重点介绍了Bunching-DID创新融合框架的应用价值,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精确估计政策的异质性处理效应中的优势。


阮氏燕绒(24级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生)深入解读了群聚分析法领域的经典文献《Bunching and Non-Bunching at Kink Points of the Swedish Tax Schedule》。清晰地阐述了该研究如何利用瑞典税制中罕见的巨大税率跳跃这一自然实验,深入剖析了文中通过蒙特卡洛模拟验证方法稳健性的技术细节,为在场同学理解群聚法在税收弹性研究中的前沿应用提供了宝贵思路。

郝显宇(25级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生)以《管理世界》的经典论文《用地价格管制与企业研发创新:来自群聚识别的证据》为例,清晰地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两次群聚分析,构建出“政策推高地价”与“地价挤出研发投入”的完整因果链条,并引导大家对该方法本身的缺陷与理论争议进行了思考。

刘叶曦(23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聚焦于一篇运用群聚法研究中国贸易准入政策的《世界经济》文献,条理清晰地为在场同学分享了作者如何识别为获取外贸权而聚集在注册资本门槛处的企业,并对该文章的核心发现——“出口中学习”机制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行了解读。

汇报结束后,张少鹏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在模型与研究范式上的学习成果,并对群聚分析法学习中存在的疑问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导师赠书环节,由张少鹏老师向汇报同学赠送计量经济学经典著作,并勉励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应深耕研究方法,勤勉认真,脚踏实地。


在学院领导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第二期知园Seminar圆满落幕。我们深信,学术交流始于一场活动,却远不止于一次研讨。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出促进学科交叉与思想碰撞的学术交流活动,欢迎各位同学积极参与。


(作者:郝显宇 审稿:尚航标 编辑:常春媛  审核:马国勇)







东北林业大学版权所有 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备案号:黑ICP备19004777号